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热点 >> 
一城清水入画来,长春伊通河实现华丽蝶变
来源: 腾讯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28 14:14:48

前不久,伊通河上了《央视新闻》并获点赞:生态长廊美如画,碧水清流润民心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这缘于长春市长达7年多的治理。

伊通河贯穿长春城区,被称为“母亲河”。曾几何时,由于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,河流长期处于黑臭水体的状态,难闻的气味让生活在周边的群众苦不堪言。

治污浊于当世,还清流于万民。2016年,长春市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,启动了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。7年来,伊通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水质变好了,空气也清新了。以前让人想都不敢想的龙舟赛,今年端午节期间也在这里隆重举办,吸引了全市居民和众多网民的关注。

伊通河的蜕变,让人们看在眼里,乐在心中。

三轮大型治理扮靓风景如画

夏季的傍晚,行走在伊通河公平路到自由大路段,漂亮的灯光下,波光粼粼水面映衬着城市的倒影,安静而美好。饭后锻炼的、散步的人群三三两两,时不时一阵动感的音乐飘过,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美好与惬意。到了白天,更是满眼的绿色,别致的景观,闻着花草香,休憩在小凉亭,盛夏的无边光景让人心醉。

近日,记者来到位于伊通河中段的渔航文化公园,这里是整条伊通河上规划建设的5岛10园中的一处,宜人的风景每天都会吸引大量市民来此休闲娱乐。与这个公园仅隔一条慢行步道的就是伊通河。

“以前的伊通河到了夏季就是重灾区,水质浑浊,臭气熏天,大家避而远之;如今,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,这伊通河治理真的太好了。”采访中,居民孙亚范告诉记者,对比伊通河的过去和现在,真是天壤之别。

作为松花江的二级支流,伊通河全长342.5公里,由南向北贯穿整个长春城区。如今的风景如画,绿䓍如茵,主要得益于城区段经历的三轮大型治理。

伊通河的整治早就开始了,首次可追溯至1985年。当时主要是兴修防洪工程,建设防洪堤坝,作为城区段的水安全基础建设,有效维护了长春市主要城区的安全度汛,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并在后续建设中,完善了涵闸、排涝站、水利闸坝等。

第二轮治理是在2005年,启动了风光带建设。当时,沿河共打造了27个园区,成为今天伊通河城市风景区的景观雏形,有效丰富了市民的滨河休闲娱乐生活。

第三轮治理则是2015年立项,2016年正式启动的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,也是规模最大、最完善的一次综合治理。在这一轮治理中,城区段囊括了水生态、水安全、水景观三大治理类别,共计113个子项目,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、排淤疏浚、整治排污口等相关的措施,使75个黑臭的水体得到了有效的根治,全面改善了河道及水质环境,也才有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满目风光。

升级净化系统重回水宴河清

时光常以特殊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记忆,写下绚丽篇章。

通过长达7年多的综合治理,今天的伊通河究竟变成了什么样?记者有幸看到了治理前后的伊通河的卫星图。变化一目了然。

以渔航文化公园周边所在的区位为例,对照卫星图可以看出,在2016年8月还没有大规模的改造和清淤之前,伊通河的整条河道分布着刺眼的绿色,这些物质是当时黑臭水体所滋生出的大量的藻类和杂草,几乎是覆盖了整个水面;而从2023年5月的卫星影像上,则会发现河道已经变成了淡蓝色,两侧也变得干净通畅,原本裸露大量黄土的河岸,如今也变成了绿地和公园,改变非常明显。

记者实地踏查了解到,目前位于伊通河中段的卫星桥上游旁侧,修建了循环接触氧化工程。位于卫星桥以南的伊通河东岸,由南至北由3个池塘组成,分别为1、2、3号塘,而且都与伊通河的水系相互连通。据介绍,伊通河水进入到池塘之后,经过前两个池塘进行水生植物净化和曝气增氧净化之后,就会来到3号池塘,远远望去,好像一片白色的沙滩。相关人员告诉记者,这里是用6万吨石灰石堆建起的过滤带。

石灰石?它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?记者走近查看后发现,这是一个地下构造,大约在50公分的深度就能看到明显的水迹,随着深度越深,水体会越来越明显,整体与伊通河河道联通,由1号塘引流河水入塘,层层净化后由3号塘出水口排入河道,日处理量达14万吨。主要处理工艺为生物净化、曝气增氧、岩层过滤,让水流流过石灰石过滤带,借用石灰石的吸附作用吸收水内的悬浊物等,让水体变得清澈透明,从而实现了河流水质的进一步提升。
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近年来,长春市共改造伊通河河道18.82公里,工程清淤泥78.2万立方米。经过入河排口治理、新建污水干管、河流清淤疏浚、控制河流内源污染等综合治理,伊通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,环境质量显著提升。

推进内外兼修打造宜人生态

今天的伊通河,好似一条翡翠缎带,为城市增加着灵气,同时也滋养着两岸的动物和植物。

如果说美景是伊通河的“面子”,那么,这些动植物就是它的“里子”。据介绍,在沿河很多个河段,现在已经成为了像东方白鹳、白鹭、红嘴鸥等20多个鸟类迁徙的经停地。

在伊通河的改造过程中,长春市因地制宜,秉承“治理一条河流,改变一座城市”的理念,以“水”为线,流域统筹,目标管理,一河一策,阶段递进,分区实施,全力把伊通河建设成为绿色宜居生态轴、城市安全生命线、美丽长春景观带、产业升级动力源。

目前,伊通河中段修建了三区五岛十园的景观带,配合水生态治理、水安全治理,打造出了一条贯穿长春的绿色宜居生态轴。沿河22座驿站、33公里绿道全线贯通。各个园区分别有其独特的设计主题。后续也陆续增设了照明系统、广播系统等,增设城市家具,如座椅、垃圾桶、健身器材、儿童娱乐设施等。同时,还增设了凉亭等三硬件设施方便市民使用,部分园区成为了市民消夏避暑、户外露营的首选场地。

夏季,沿着33公里的河岸绿道一路骑行,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最容易获得幸福感的一种方式。今天的伊通河,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,更成为城市绿色宜居的代表作。随着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逐年进一步改善和提升,这条串起城市美景的河流,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和地标。

如今,伊通河不仅环境更美了,还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。据介绍,在整个城区段起到“过滤器”作用的公园和生态岛还有5处,让恢复勃勃生机的伊通河不仅游人多了起来,也让一些许久不见的昆虫——重新现身。

“水质变好了,这种多年未见的“虫子”也出来调皮了。”看着水面上行走的水黾,人们仍叫不出它的名字,但也不会害怕,因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,这从侧面验证了水质的改善。

守得渍水变清流,留住美景解乡愁。伊通河生态长廊渠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生态环境让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
作者: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秋月

标签: